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今天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疾控中心举行第43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章永忠,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尹欣主持新闻发布会。来看文字实录↓

郑锦:一、病例情况。年3月6日0—12时,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2例;新增治愈出院3例;新增3例确诊病例,为境外输入型病例。3例病例,为3月3日晚上,上海海关移交的4名核酸检测阳性的旅客中的3例。

这3例确诊病例中,2例为中国宁夏籍,1例为中国甘肃籍,均在伊朗留学,均自伊朗德黑兰出发,经泰国曼谷转机后分别于3月2日晚和3月3日凌晨抵达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送至集中隔离点观察。3月3日晚,转至指定医疗机构留观。3月6日,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为确诊病例,医院集中治疗。由于是境外输入型病例,入关即被隔离观察,未去过其他场所。浦东国际机场已严格落实相关消毒措施。

截至3月6日12时,上海市已累计排除疑似病例例,发现确诊病例例。确诊病例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7月龄;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4例有湖北以外地区居住或旅行史,例有相关病例接触史,4例有伊朗居住史,1例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外地来沪人员例,境外输入人员4例,本市常住人口例。

确诊病例中,现有33例在院治疗,其中24例病情平稳,8例病情危重,1例重症;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尚有44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二、医疗救治情况。继续做好本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服务”的工作原则,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日常医疗服务。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对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独立的医学检验所(实验室)开展应对疫情实验室检测能力摸底调查,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硬件设备配置、专业技术人员情况、检测服务能力、质量控制情况等内容。

三、防控措施。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国资委赴上汽集团、百联集团了解免租政策落实情况。

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商务委、市文旅局、市交通委、市体育局联合制定本市住宿场所等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并就公共场所落实主体管理责任、强化人员健康管理、建立疫情防控风险预警警示、加强预防性消毒等提出要求。对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和社会化消毒中心开展督导。

市文化旅游局联合市饭店业分会,围绕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推广应用“随申码”等,对本市旅游住宿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修改完善。市人社局全力确保重点单位用工服务需求,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政策咨询服务,严格确保疫情期间用工安全,提升人力资源工作服务质量。市市场监管局印发本市保健食品经营管理指南(试行),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经营市场秩序,确保广大消费者消费安全和健康权益。

陆敏: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并举,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恢复生产。下面,向大家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情况。

一、关于各类科技企业复工复产的总体情况。截至目前,上海科技企业复工复产总体有序平稳。从高新技术企业来看,全市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8家复工,复工率达90%,其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的高企复工率已近%。从科技小巨人来看,全市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企业),已有家复工,复工率达96%。从创新创业载体来看,全市各类孵化载体已有70%左右复工运营。

疫情发生以来,本市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聚焦疫情防控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快速响应,组织精兵强将,投入研发攻关、产品生产和防控应用,他们和医护工作者一样,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其中,在检测产品和药物研制方面,之江生物、伯杰医疗等3家企业快速研发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首批生产批件,目前已累积向全国各地提供检测试剂盒多万人份,部分已出口海外。芯超生物、仁度生物等一批企业,已完成新一代检测产品的研制工作,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了申请材料;上药集团、斯微生物、君实生物、三优生物等企业持续推进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发,目前进展顺利;在新兴技术赋能疫情防控方面,一批新兴技术和产品率先应用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其中,在医疗和智能设备方面,联影医疗累积向全国发出CT、DR等设备余台,方舱CT已完成21台安装。达闼机器人提供的云端智能机器人,医院、医院提供医疗护理、病区消毒和药品配送等服务;巨哥电子、深蓝科技等研发的红外测温监控系统在机场、高铁、地铁、楼宇实现规模化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依图科技、商汤科技等推出一批医学影像筛查和基准测温产品,医院、公卫中心等投入应用。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万达信息、网宿科技和优刻得等企业在相关数据资源免费发布和云服务方面为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5G技术应用方面,千寻位置、诺基亚贝尔为火神山、雷神山工地提供了高精度测量和5G通信。

二、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复工复产的主要举措。一方面,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科技企业稳发展、促转型。一是进一步简化程序,积极推进政务“一网通办”,技术合同登记、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等12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二是不断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在房租减免、融资信贷、研发检测等方面给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入驻企业予支持,房租减免、科技创新券等政策已稳步得到落实。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扶持,开通绿色通道,已为79家科技中小微企业及时提供了履约贷等信贷金融服务,授信金额3.53亿元;已帮助16家疫情防控相关企业以“无还本续贷”“贷款展期”等方式,获得超过万元贷款。四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积极宣传普及科学的防疫知识,为复工复产企业正确认识疫情、科学理性防疫提供了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一是创业导师在线辅导,开通了“上海科技创业导师网上平台”,已有百余名上海科技创业导师,通过线上直播课程、在线咨询、需求发布对接等方式,为创新创业孵化企业提供在线指导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10万余次的访问量。二是线上信息发布和答疑,为科技企业政策联络员举办了场科技政策宣传和线上直播辅导课程。三是“梦想沙龙”线上路演,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线上路演和分享平台,在线对接投资人和创业导师,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解决方案。2月24日开启报名的年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截止昨天,申报时间刚过半,已有多家科技企业在线报名,相当于上一年度参赛企业数76.5%。

三、关于支持在沪外国专家复工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服务在沪外国专家复工返岗,为在沪外国专家办理工作许可延期等事项提供“不见面审批”。同时,积极做好在沪工作外国专家防控疫情服务,及时编写中英文的上海地区发热门诊等信息;并以英法俄德日韩等六种语言做好新冠肺炎公众预防提示。截至目前,“不见面”审批办理量累计份,申办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左右。

下一步,市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企业集中走访,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科技企业、以及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热点问答——张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复工率达95%Q

上海电视台:张江高新区,特别是张江科学城企业,目前复工情况如何?有没有相关数据?

A彭崧:截至3月5日,张江高新区“一区22园”约有家企业复工,高新技术企业复工率达95%,规上企业复工率达97%。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产值在1亿元以上(含1亿)的企业,已在3月2日全部复工。张江科学城复工的家企业中,规上企业复工率达99.4%,产值万以上的规上企业全部复工。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张江科学城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城将95平方公里划分为12个片区、个单元,建立网格化、全封闭、全覆盖的分片包干疫情防控体系,全面落实“一个出入口、一把测温枪、一套登记表、一个隔离点、一组宣传板、一支服务队”的“六个一”疫情防控措施。为进一步精准有效防控疫情输入,科学城还将园区企业、人才公寓、企业宿舍和“类住宅”等按网格划分为红、橙、蓝三类,对列入红色管控的网格,进行蹲点指导,加大政策宣传引导,与企业并肩作战。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月27日,张江科学城30个项目集中签约、20个项目集中开工启动,涉及创新研发平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领域,50个项目共投资亿元。这批项目将不断完善张江科学城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推动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和优化营商环境,为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逐步复工复产,企业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对此,张江多措并举、精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针对就业用工问题,科创办会同市人才办、市教委、市人社局等部门,组织张江高新区22分园联合举办“网上人才招聘会”,建立“不见面”的线上人才招聘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启动“战疫情,显温情”张江人力资源系列网课,围绕企业和人才普遍关心的劳动关系、社保、人才引进、人才政策等话题,在线直播解读政策。3月4日已举办首场,反响良好。此外,各园区也各展所长,比如,奉贤园通过“共享员工”的方式,既解决餐饮企业留沪员工待业困境,又解决化妆品企业无员工生产的窘境。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急需的防疫物资和供应链问题,张江科学城帮助企业解决测温仪、口罩等物资。黄浦园积极协调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相关部门,帮助闻泰科技公司尽快恢复业务,解决该公司因上游配套的外省市企业尚未复工而影响业务的困境。

针对如何精准服务企业,闵行园成立守护队,督促企业落实复工后的各项措施,为企业提供保障。金山园成立金山工业区和新金山发展公司联合指挥部,为园区企业防控疫情、复工复产做好保障。

强化防疫相关知识产权保护Q

东方网:疫情发生后,疫情防控相关科技专利申请注册情况如何?针对复工复产面临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局有什么特定的政策支撑么?

A

章永忠:为更好支撑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市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建立申请注册绿色通道、优化企业服务机制、调整窗口现场服务模式、强化防疫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支撑,以及加强业务咨询指导等7条知识产权政策措施。

特别是聚焦服务支撑疫情防控中的科技创新,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搭建申请注册快速通道。一方面,对复工企业涉及防治新冠肺炎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依请求加快办理。另一方面,为符合条件的专利申请建立专利优先审查推荐的绿色通道。目前,我局已接到多件涉及医用防护服、呼吸面罩、输液控制装置、防传染装置的专利优先审查申请,对部分条件成熟专利已加快办理优先审查。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支撑。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我们通过开展企业需求调研、发布金融服务信息、鼓励银企对接、简化办理手续等,支持复工复产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快速融资和续贷。不少有知识产权融资需求的企业,也是防疫一线的参与者,正在积极投身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疫情防控监督管理平台等研发工作。为做好相关企业的服务工作,我局推动银企对接,并指导专业服务机构做好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及其他融资跟踪服务工作。目前,已有1家企业获得兴业银行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万元,另外,相关银行正在接洽办理6家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申请。

三是促进防疫相关专利转化运用。我局指导专业服务机构深度对接防疫创新研发,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比如,指导对接生产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帮助企业在10天内研制医用口罩更替口罩垫并实现量产。又如,针对一线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流汗不适的情况,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第一时间对接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帮助企业制定防护服改良技术方案并及时申请专利,目前相关产品样品已在医疗机构试用,后续将量产并运用到防疫一线,以进一步改善医护人员防护服穿着体验。

积极推动、倡导事业单位、在沪中央单位,民营、集体企业等参照执行免租政策

Q文汇报:租金减免是政府帮助中小科技企业抵抗疫情、渡过难关的重要手段。请问,市科委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A

陆敏:上海的28条惠企政策出台以来,绝大多数本市国资孵化载体已启动了房租减免工作,相关载体正抓紧排摸入驻企业情况,明确减免对象、申请程序、减免方式等操作细节。同时市科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推动、倡导事业单位、在沪中央单位,民营、集体企业等参照执行本次免租政策,已获得多方的积极响应。

对于事业单位开办的孵化载体,根据市财政出台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减免中小企业房屋租金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推动本市有关事业单位、市属高校大学科技园的落实房租减免政策,目前各单位正在抓紧出台具体细则予以落实。对于集体、民营企业开办的孵化载体,不少区制定了专门的补贴政策,如浦东新区直接给予租赁非国资房产的创新型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加速器内的小微企业,补贴2个月房租。此外,一些民营创业载体主动为入驻企业减免房租,共度难关。如:紫竹创投(紫竹高新区),已为40余家中小科技企业减免了两个月的房租。

对于中央在沪单位开办的孵化载体,部分中央在沪单位参照本市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入驻企业给予房租的减免,并利用自身优势,在融资、研发检测等方面给予入驻载体的企业以支持。如:宝武集团的吴淞口创业园不仅免除了全部入驻企业2个月房租;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上半年的房租还可延期至三季度支付。同时,我们会将各创新创业载体落实情况纳入年创新创业载体绩效评估体系中,将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商标代理行为Q新闻晨报:此前,有部分企业和个人申请“火神山”“雷神山”等防疫相关商标,引发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fz/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