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会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7080.html

本文共字

阅读时间3分钟

有这么一个投资项目:

操盘手是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都能带给你超过10%的年化收益;不是有钱就能投,你还得有熟人引荐;而且,有头有脸的华尔街大佬们都投了......

这么一个堪比白捡钱的项目,就问你心不心动?

然而,它却是一场骗了全世界20年之久的骗局。

主犯名叫伯纳德·麦道夫,不久前,被爆出在狱中去世。而他死前,还有亿美元罚款尚未还清。

正是这个老人,一手策划让主导市场的资本家们,也尝到了被当成“韭菜”割的心酸。

麦道夫到底有何惊人之处,能够让猴精的资本家们,集体智商下线,乖乖就范呢?

就怕骗子是个天才

年,麦道夫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对数字极为敏感的他,大学毕业后便选择在金融领域创业。

他靠着岳父资助的5万美元创业基金,和自己打工挣的美元,成立了一家证券投资公司。

当时,美国的金融市场还是采用传统股票人工交易方式,效率低,成本高。

麦道夫迅速抓住了机会,提出场外电子交易,改革了股票市场交易方式。

这次创新让麦道夫成为华尔街现代交易体系的构建者之一,还直接促进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成立。

麦道夫52岁时,被任命为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让纳斯达克所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分庭抗礼。

麦道夫证券投资公司也成为纽交所第三大经纪公司。

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到这里,画风可以说相当励志了。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穷小子,成功逆袭为搅弄风云的华尔街大佬。

那么,麦道夫又是如何从一个金融天才变成一个市场骗子的呢?

当天才不再满足于给人打工

名利场中待的久了,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巨大的财富似乎唾手可得。

多年打拼之后,麦道夫的身家已达3亿美元。但每天接触着上百亿的项目,他的胃口已经被养的太大了。

在他的眼里,自己不过是个替大佬们管理财富的打工人。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泡沫。这让麦道夫的投资接连亏损。

在对更多金钱的贪婪和投资亏损的刺激下,他开始编织一张巨网。他将目光聚焦到那些资本家身上。

他深知这群人奉行“宁肯投错,绝不错过”的投资理念。他坚信,从他们身上一定能榨出油水。

跟东方一样,西方也是个关系社会。只不过,我们习惯在酒桌上谈生意,他们则在俱乐部里打打高尔夫顺便谈谈钱。

深知这一点的麦道夫加入了棕榈滩乡村俱乐部。这地方名字虽然“村”,但含“金”量却杠杠的。

这里聚集了大量的有钱人,他借此结识了一大批富豪。在他眼中,这是一群富得流油的“肥羊”。

鱼塘建好了,鱼儿也进去了,还差一个靠谱的垂钓者,和能让鱼儿咬钩的美味饵料。

而这个垂钓者,非他本人莫属了。

麦道夫在华尔街闯荡多年,有着良好的投资口碑。而且纳斯达克主席的身份,更是让他如虎添翼。

于是,他开始刷一波存在感,在各个慈善晚宴,以及各大酒会上,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很快,一个有钱、善良、有能力、有资源的人设就打造好了。

紧接着,他开始了新的动作。麦道夫向他的潜在客户们许诺,投资他的项目,无论市场牛不牛,他都能保证不低于10%的年化收益。

靠谱的人加上靠谱的项目,任谁听了都会心动。

很快,他就积累了第一批原始客户。就在这时,他却改变策略,玩起了骚操作。

他首先提高入场的门槛:新入场的投资者,不但要有钱,还要有熟人介绍。就这样,每一个投资他的老客户,都是他最有力的担保人。

客户名单上的大佬,也越来越多:凯文·贝肯、汇丰银行、摩根大通……

随着投资者的涌入,麦道夫又有了新的创意。把投资门槛继续上调,从最初的单笔万美元涨到了0万。

除此,他还搞了一波饥饿营销。有人能投,有人就没机会投,那没机会的人岂不是很没面子:怎么,是我站的还不够高吗?

一时之间,投资麦道夫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像背限量版喜马拉雅铂金包的太太们那样,代表的不仅是财富,还有尊贵的地位。

就这样,麦道夫的这张大网一撒,就是20年。

他从“鱼塘”里捞出的“战绩”,粗估约亿美元。其中涉及个国家、3.7万人。他也由此成为华尔街投资之神。

然而,在这20年间,依然有一群清醒的人,对他产生了质疑。

金融分析师Harry就曾举报麦道夫,美国证券监察委员会也多次调查过他。但是都无疾而终了。

在他强大的关系网保护下,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俗话说得好,世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或许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紧接着发生了一件不受他控制的大事件,撕开了这场骗局的伪面。

天才也扛不住的金融海啸

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仿佛雷神之怒,来势汹汹,次贷危机爆发。

20年来,麦道夫一直用新注入的投资资金,来给老客户提供收益。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但金融危机之下,富豪们资金链断裂,没有人再给他投资了。

更糟糕的是,由于资金压力,客户开始要求赎回本金。面临70亿美元的赎回压力,麦道夫却无力偿还。

这场持续多年的局,眼看就要骗不下去了。

局势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麦道夫唯一所求,就是不牵连自己的家人,于是他主动向儿子袒露了实情。大儿子在得知消息当晚,便大义灭亲,向证监会举报自己的父亲。

麦道夫锒铛入狱,一人承担了所有罪责,最终被判处年监禁,罚款亿美元。

至此,这场世纪骗局,才悄然落幕。

记者戴安·亨里克斯采访狱中的麦道夫之后,将这场席卷了无数人的诈骗写进了《欺诈圣手》一书中,后来被HBO改编成同名电影,试图还原这场惊天骗局。

看完这部电影,社长只能说:麦道夫不仅是一个天才、一个骗子,还是一个绝佳的赌徒。

他的儿子在被调查人员质疑对诈骗毫不知情时,曾反问他们:

“他是纳斯达克主席、美国金融业监管局的改良人......你们问我为什么毫不知情。证监会曾多次调查过他,为什么你们也毫不知情?”

这段话或许能够解释支撑这个骗局的核心力量:对他的儿子、投资者以及调查人员来说,麦道夫不仅是一个权威,还是一个没有理由去怀疑的偶像。

骗局很简单,漏洞也一直都在那里,但多年来麦道夫在行业内的地位、威望以及强大的人脉关系给他竖起了一座高高的保护墙。

被调查的时候,他甚至坦然交出自己的基金账户。只要调查人员打一个电话,就能发现里面一分钱都没有。可麦道夫赌他们不会打,结果他赌赢了。

麦道夫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很有意思:“我跟所有人说过:不要把超过一半身家放在我这儿。因为你永远没法预料,没准哪天我就发疯了。可现实就是,人人都很贪婪。”

一切的贪婪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麦道夫入狱之后两年之后,大儿子因舆论压力自杀身亡。小儿子身患重病,也在几年后离世。

骗人者家破人亡,被骗者一无所有。

大佬们的搅弄风云,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每个人都会面临相同本质的诱惑。传销、蛋壳、P2P、微商......被包装成各种模样的骗局层出不穷。

当诱惑来临之际,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自己内心贪婪的野兽,擦亮双眼,拒做韭菜。

每天骗我自己......

-留言抽奖-你有遇到过类似的骗局吗?是如何走出“坑”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明天12:30前,留言区点赞最多的网友赠送KindleUnlimited月会员激活码一个*次日杂志留言区公布开奖信息—THEEND—回复,领取全部资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jp/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