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71215/6230550_0.shtml

来源:中新经纬

付玉梅

01“施工班组陆续离开,我们还在不断进人”

“新闻说(雷神山)入住了88人,其他施工班组也陆续离开,我们还在不断进人,算是‘绝命后卫班’了吧!”11日,王英杰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

医院交付使用已过了5天,而弱电系统是全面交付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环节。发完朋友圈后,王英杰又马上投入了施工现场,那晚几乎又是一个不眠夜。

王英杰本是武汉当地一家建筑弱电智能化公司的老板,作为党员,响应中建三局和湖北省安防协会的号召报名来到雷神山工程队。本身是负责管理而非技术的他,被安排为工程组长。

事实上,雷神山投入使用后,王英杰所负责的弱电安防工作的技术工程才真正开始。弱电工程,简而言之,医院安防系统、呼叫系统、网络无线等进行安装调试,确保上述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建筑有生命,弱电就像它的神经系统一样。”他形象地描述。而只有在基建做好后,弱电工程组才能进入建筑内部一一作业。

▲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王英杰忘不了9日那一天。他收到中建三局的指令,医院ICU病房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交付。任务艰巨,人手却不足。他在朋友圈发起了“急需支援”的求助。没想到,不到30分钟,5个班次,21名工人全部征集到位。

“不止21个人报名。那条朋友圈发完后,那天下午我收到了差不多个电话,大家都很有激情。虽然我已写明是要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工人,但全国各地也有不少工友来联系我,想为雷神山的建设出一份力。”王英杰回忆。

这种“一呼百应、八方来援”的速度,王英杰说,已经是雷神山的“日常”。第二天,他携新组建的弱电施工团队,只用了半天就完成了ICU病房的交付。

02与时间赛跑,起初每天睡不到3小时

10天建成、占地面积约亩、建筑面积7.97万平方米、32个病区、张床位、可容纳余名医务人员工作……这些雷神山的数据背后,是数千个如王英杰一样的工人日以继夜的奋斗。

▲王英杰在施工现场休息,被工友拍了下来受访者供图

王英杰1日才正式进入雷神山施工队伍中。他说,那时现场得有上万名工人,现在只剩~人。像他所带的两个班组,高峰时期得有70~人。

一开始,王英杰感到压力很大。作为工程组长,他主要任务是协调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进行工作对接、分配、验收等。而他所带领的团队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城市,却要短时间内协力完成艰巨的任务。该如何有效管理呢?

不过,他很快发现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几乎每一个来到这个施工现场的人,都是带着同一个目标来的,就是想让医院早一点交付,让病人早一点入住,所以大家干起活来都很拼,施工现场也很有序。”

在雷神山施工现场的背景板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那里,王英杰见过不少灯火通明的夜晚。尤其是刚到的那2天,为了迅速适应现场施工环境,他是轮轴转着上班。早上6、7点收工,睡不到3个小时就醒来,再回到一线。

▲雷神山的夜晚受访者供图

施工现场的居住条件是常见的工地大通铺,王英杰所在的房间是10来个人一起住,而最多时30多个人挤一个房间。人太多,要洗澡得排很长的队,他们收工后都常累到倒头就睡。

虽然有食堂,但时常没时间去吃饭,他们就将饭菜打包过来,吃上时也早就凉了。泡面也成了他们的“工地伴侣”。有一天凌晨收工,几位工友饿到蹲在地上就准备吃起泡面,王英杰拍下这张照片,起名叫“雷神山工人之夜”。

▲收工后的“泡面局”已成日常受访者供图

03共患难的兄弟情

13日,王英杰收到一个工友要离开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sb/1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