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战略与风险投资资本价值创造的十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专家库 人才库 企业库 项目库 投资机构库 招商信息库 本文转载自曜東的会客厅(PLApatner) 作者:曜东 目录: 一、军民融合战略的解读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战略的关系及其经济逻辑 三、军用工业品市场的特点 四、怎么看待民参军企业及其投资策略 五、怎么看待军工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 六、军民融合领域股权投资的总体思路 七、股权投资的获利方式及其合理性 八、如何做军民融合领域的战略投资工作 九、军工投资如何在价值创造环节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 十、如何甄别有才干的高技术人才和技术潜力较大的企业 十一、西方的经验对你的认识有什么验证 十二、对军民融合投资行业的期待 一、军民融合战略的解读 习总书记这一届党中央领导班子执政以来,最早推出的国家战略是“创新驱动发展”,再是“一带一路”,最后才是在年3月在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会议上提出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然后在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不断强调,直到年成立融合委。 我对融合委有两个层面的理解,首先是政府及军队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个小手术,不像当年的大部制改革和本轮军改。融合委是要解决我国军委和国务院体制两套班子的问题,根据“党管一切”的原则化解了,请部队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地方也沿用了这套体系。 其次,这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工业体系升级的核心思想、关键路线。“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一个核心思想,关键路线。它是把我们“不那么先进的,相对传统的、低技术、一部分中等技术产能”放到不那么发达的国家去,后者是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加速其在经济结构中发挥更大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不容忽视。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战略的关系及其经济逻辑 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回答工业化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通过苏联援助和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解决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问题。改革开放解决了人民富裕的问题。本轮创新驱动发展及配套的战略、政策,是为了解决中华民族强大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以概括的称之为,正在进行了一个“经济部门高端工业化”的问题。 一个新产业部门的诞生,从孵化、培育、成长、成熟、退出,是有经济规律的。对高技术来说,最困难的是早期阶段,我们遇到的比较多的问题也在早期。这个问题不是单个企业能够彻底解决的,需要一个上下打通的环境,这就属于政府行为了。 政府培育产业国外有成熟的经验,直接经济手段依靠政府订单、税收减免、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政策补贴,其他的政策还有劳动制度、所在地房地产价格(相当于隐形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 高技术领域,政府订单主要来自军方,还有一些大的公共事业部门的公司,主要是央企。银行贷款一方面和高技术无形资产存在不适应的问题,而且由于政府对国企的隐性担保存在,个人、创业企业获得贷款难上加难,税收减免和政策补贴更多是锦上添花,效果不比订单、贷款和股权投资来的直接。 股权投资在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比太低,而且主体是个体,资金成本较高,短期行为显著,投资市场延伸效应好、迭代速度快的互联网、大消费领域可以,但是投成长周周期长、速度慢的高科技,就非常不愿意了。这里面反映的是我国大规模、低成本股权类投资主体缺位的问题,未来的政府引导基金、央企和地方国企中的“高科技淡马锡”可能会出现。 军民融合战略是一种产业转型、升级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军品订单培育高技术部门早期阶段。政府是高技术产业主体的亲爹亲妈,军队的前沿科技和技术验证部门就是做高技术部门的家庭教师、保姆、奶妈、私人医生、干爹干妈、大方给零花钱带晚辈长见识亲戚。我们的军民融合要解决亲爹亲妈和这些人思想一致的关系问题。通 用工业品消费市场给高技术商业主体提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管吃管住,还要管思想品质管治病和上辅导班、课外兴趣班。学校教育你要按学校的统一规定,只有成绩好的才能拿到订单这个奖学金,而且是技术、价格、服务、品牌多学科的综合学分排名,每个学校的主考官、试卷难度还不一样。 我们的高技术学生在学校里面没有美国人表现好,军队也不仅仅是家庭教师的问题,因为家长说,我穷,你重点培养共和国长子就行了。 现在亲爹亲妈想通了,历史上太子不争气的也很多,虽然心疼长子,但是得让他心里面有恐惧,不然将来撑不起这个家。再说了,小儿子们也是亲生的,别让他太难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进一步改革开放也离不开他们。 从高技术工业品部门的发展规律来看,早期的订单和可持续的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再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的问题。早期订单的背后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非成熟阶段的工业品谁给你当小白鼠,二是非成熟阶段谁来投资的问题。 三、军用工业品市场的特点 我认为一共有四个维度。一个是市场准入制度,二是采购组织及决策流程,三是需求的要素结构,四是产品的阶段和技术难度。 市场准入就是我们说的四证,由装备发展部颁发的装备承制资格、装备质量体系认证,由国家保密局系统颁发的保密资格,国防科工局系统颁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今年10月份,四证变两证,军方管理的两个证书合并后,由合同管理局统一管理。这里差一个题外话,为啥参军公司估值高?因为人家是有积累的,这个领域是有门槛的,办这些证书,费时费力,业务上、管理上、关系上,都要有很多安排。所以,现在上市公司购买4证齐全的企业,光有这四证估值就在到万。但是问题也有,伴随着未来这个门槛逐步降低——这是中央精神,之前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办证的企业,就有点吃亏。 具体情况请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专业、权威、靠谱(友情推广,不算广告,非利益相关方)。 采购组织方面,有需求论证部门(装备研究院)、装备部业务局处,这两类单位后很重要,相当于技术论证和采购决策。前者相当于投资的项目组和中介机构,后者相当于投决会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咨询委员会,实权单位。再就是科研订货部承担事务工作,军代系统承担生产过程监管工作。 需求有三个要素:一是解决方案适应性,二是消费决策适应性,三是应用场景适应性。 军事技术解决方案对性能、可靠性、国产化率、产能可拓展性敏感,消费决策机制有较高市场准入门槛、受需求政策和采购主体政治周期和国际安全局势影响,此类经营风险难以控制,应用场景复杂,需要适应多种气象、空天海地地理复杂条件,对企业的产品能以外的综合保障、技术升级潜力、人员素质、抗经济风险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通用技术解决方案对成本、交付周期、销售服务敏感,性能相对不敏感,应用环境总体稳定可控,私营企业、个人作为消费决策主体,经营风险总体可预见可控制,可以通过一般商事协商机制平等解决矛盾。 分系统、部件级成熟阶段的军民融合发展典型企业军品收入占收入20%~30%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这个20~30%是用了公司大量的技术、生产、市场、财务资源才实现的,也是公司的火车头部门,但是早期基本都是军品订单,企业领导人、核心业务部门之间如何在观点上、利益安排机制上协调不同阶段军民事业部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民参军企业既没有必要像传统国企一样时刻强调保军,也要认识到军品订单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综合效益,要保持战略弹性,实事求是的制定战略、架构组织、引导文化和观念。 产品的阶段和技术的难度是重要的投资依据。粗略的根据工业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划分难度,自低向高为六个层级:第三世界国家的军品订单、国内军方的预研与探索项目、国内军品型号量产项目、国内通用工业品市场、第三世界通用工业品市场、发达国家工业品通用市场。 对我国和西方国家来说,都有一个高端工业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阶段,这样的案例不是个例,而是常态化的。最近国防科工局推出了一个《军工记忆——链接世界》的系列,是经过了外交体系、科工局等多个单位严格把关的纪录片,非常不错,建议搞军品的都看看,比之前的《军工记忆》中讲三线建设什么的,可看度提高了很多。 我国和西方国家都是政治军事大国,对军事装备要求高,进入门槛比较高,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敌视的国家,不会把军事装备给他们,就可以做我们的“小白鼠”,这样的“第一桶金”往往是比较轻松,经济利益也非常可观的,利润率也非常高,成倍的计算利润率的,证监会不敢相信的那种,传说中的军火商干的事。 预研和探索订单军队给的钱很少,但是是后续拿到型号订单的重要步骤,这一阶段需要高技术早期投资,这类项目如果选择好了是能够赚钱的,但是退出渠道不是IPO,并购也不是最好的方式,二是大股东回购和较大规模的基金接手(含母基金直投项目)。但是这类操作模式股权投资公司还不是特别适应,习惯性获得一级二级估值差套利成了过去几年形成的懒病。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还不够成熟,对项目的判断力还不够自信。大股东回购肯定要问那要是骗子怎么办?这个问题要细细的讲,这里不展开,涉及到公司股权结构、交易结构和薪酬制度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项目太早期,IPO太慢;上市公司类产业投资人接手,到了上市公司愿意接纳的阶段,你和企业家已经都觉得是香饽饽了,军品工业项目到了中期,已经能够可持续发展了,是现金流香饽饽。军工项目的风险资本可持续投资很重要,后面讲股权投资,专门提一下。 型号项目比较简单,不多说了。通用工业品市场完全是市场化的,国内多少还有保护主义,对国内比较有利,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方国家都是市场充分竞争,很难打进去,所以,一般是从国内到第三世界再到发达国家,可参照华为逆袭的路径。 四、怎么看待民参军企业及其投资策略 军民融合,主要是指军方推动的民参军,因为过去国企都在做军工,融合了,蛋糕就要分给民企。年在农展馆有一个“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国防科工局和十二大军工集团搞的,你看他这个展览名字有一个“发展”;近三年每年年底装备发展部牵头,教育部、工信部、科工局、中科院、全国工商联搞了一个“军民融合高技术成果展”,民企都比较积极,重点就是“高技术”。这个很有意思,要琢磨下科工局和装备发展部对军民融合这个事儿,他们心理面在想什么。 十八大以后,虽然创新能力作为经济驱动要素逐步形成经济主管部门的共识,和军队需求并没有产生关系。历史上,政府也多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概念,胡锦涛任期内也有,只是没有那么高度。 军改对军事装备消费决策主体的观念的自我革命,以及军队为应对实战的严肃性提高到自本世纪以来的最高峰,这就为本次军民融合与前面的几次概念的本质性差异打下了变革的力量基础。 装备需求、采购主体对改造工业体系的迫切愿望是军民融合战略形成的重要推力。这个推力的形成,美国亚太政治军事政策、利用资本的流动性特点制造局部经济危机转移国内矛盾政策是外因,军改对装备体系的重塑是内因。 到年年初,二级市场对军工题材的股票就形成了特定白癜风名医送健康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sb/1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6种气质最迷人,你是哪种
- 下一篇文章: 合同与商务培训2018年春季I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