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ldquo数字化
订阅TA的专栏年5月24日,塞缪尔摩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激动得颤抖的手,向巴尔的摩城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传递速度超过了交通工具的限制,得以光速前进,“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出现了!信息连接了分割的市场,使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企业和市场的规模由此不断扩大,最终作用于国家经济。正如摩尔斯自己所言,“科学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时间和空间统治人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固定在交易脖子上的两把命运枷锁从经济学层面来看,交易有三个类型,宏观交易,中观交易,微观交易。宏观交易是指整个市场层面的抽象交易;中观是指一个电商平台层面的抽象交易;微观是指电商平台内部的一笔具体交易。从商品经济出现以来,始终存在着无法挣脱的两把枷锁,在交易的三个类型上,严格压制着交易效率提升和交易成本降低。第一把枷锁是信息不对称;第二把枷锁是信任难建立。最成功的的交易模式,一定是最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由此获得了市场竞争中的领先优势。而信任作为一种内心的情感认知,外化为实体形式存在,也会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这两个问题是无法被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解决的,供需匹配无法达到最优,市场失灵。二、时空的限制和人际关系的隔离,铸就了枷锁第一把枷锁,信息不对称。1、供给和需求之间都不知道对方在哪里,信息不连接。结局就是交易都没办法开始,买卖双方第一步都没办法握手,交易效率最低。如同我的朋友出差到杭州逛街,而我正好在路上不期而遇的概率,渺茫得微乎其微。原因是线下的卖家和买家都受制于地理位置的空间限制,处于离散分布的状态。解决办法:供给由电商平台进行集中式存储,需求由买家进行离散型查找。电商平台最大的贡献是形成了一个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实无限的自由贸易区,这个自贸区的理论上限是整个地球和整个市场。供给和需求得以爆炸式的增长和发展。2、卖家和买家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全等。在买卖双方之间,关于交易相关的信息,总有人会多知道一些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卖家比买家占优,比如关于商品当前的真实情况),占优者就会占有更多的剩余,最终降低了交易总福利。原因是交易是典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信息多的一方会占据更多的优势,所以他必然会选择将有价值的信息私有化,以获得更大利益。解决办法:平台作为第三方,将有价值的信息公有化。第二把枷锁,信任难建立。原因是信任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困难之处有两点:第一,信任建立是靠时间累积的,而不是由金钱或者知识累积而成的,这是它最与众不同之处,由此结导致了培育周期过长;第二,建立信任之前是需要信任的,人们很难做到试图去和他不信任的人去建立信任,也就是说信任建立的基础是信任。两件事情互为前提,使得建立信任这件事情变得更复杂了。具体到微观的交易场景,这个两个问题的解决难度比宏观交易更高了。原因是,微观交易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严苛(因为需求会衰变),尤其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买家可以选择的替代品非常多,时间窗口的长短直接决定了交易的成功率,所以它无法接受两个陌生人(卖家和买家)之间从零开始花费大量时间去建立信任。因此,最有效率的解决方式是,把两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有效的传递到陌生人之间,而不是从零开始逐步培养。解决办法:建立一个供给和需求的信用评估体系,并且保证评估结果具备高流动性。其特点是:1、信用要有准确性,尤其是正向数据,如好评率。前面的预测跟最终实际结果的匹配度很高。有个难题,数据都是先验的宏观指标,是以0-1之间的概率的形式存在,它用来预测后验的微观指标,落实到某个具体的单笔交易之中,必然不能%准确,而作为当事人的买家,要求的确定性概率是%。这个概率差是需要平台提供公共保障体系来解决的。2、信用在使用过程中的要具备有效性。确实能够解决本次交易过程中的具体的某个节点的信任问题。既能看到一个整体的信任度,又能看到某个点的信任度。我们期望的信任,是散落在交易链路上的每一个节点上。原因是不同的买家在自己经历整个交易链路上,对于不同节点的风险厌恶和效用偏好程度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买家在不同的交易都不一样。比如说,我担心他产品质量有问题(其他的不担心),就能看到质量相关的信用;我担心他发货速度有问题(其他的不担心),就能看发货相关的信用。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宏观的信用评级分数无法被市场接受的原因。3、信用的信息来源要有客观性。数据尽量来自于当事人,来自于行为轨迹的采集。4、信用信息之间要有区分度。不同的人的信用度能马上判断出差异。数字具备四则运算的特性,最适合用来直接比较大小、高低、优劣。5、信用信息的理解要有一致性。应该保证不同的人对其理解是一致的,避免一千个观众心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出现。所以需要有符合常识得通用标准。比如比例(率)、行业排名等。6、信用信息本身要具备高流动性。这实际上是关于信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之一。从塞缪尔·摩尔斯的电报、到伽利尔摩·马可尼的无线电,到亚历山大·贝尔的电话,到约翰·贝尔德的电视,到马丁·库帕的手机等,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通信技术的突破,都是为了解决和优化信息的流动性问题。而在已经被证实的历史当中,将信息进行数字化是提高流动性最有效的方式。三、雷神之锤的出现,粉碎了枷锁“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商家在这场数字化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数字化宣言数字是信息的一般等价物,如同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所以相比于传统线下零售,线上完成信息数字化之后,优势非常明显:1、采集全面。解决全面性问题,也就是线下信息不全的问题。线下无法实现这一点。即使是某个公司实现了全部店铺信息化,也无法通过获取其他公司的信息用来强化自己的信息,因为信息在线下是隔离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公有大平台来采集。(1)能够统计完整交易链条上,卖家、和买家C的全量数据,(2)能够统计历史所有的数据,时间上是历史所有,空间上是所有店铺。2、存储集中全量数据能够集中式保存,而不是像线下那样分散保存3、加工快速(1)加工速度快。自动化计算;信息结构的原因,数字比文字更利于加工。(2)分析结果准确度高于线下。数据采集全,数字比文字更精确。4、流动充足,流动性远远强于线下。原因是线下信息的结构太多样化了,文字、图片、声音多元结构,多元结构就要求多元信道,导致对应的编码多种方式、解码多种方式、噪声大、合并成本高。需要传递的字节数量最少,结构单一。5、使用便捷、快速。数字的信息量最大,最少的字节包含最多的信息。解码成本低。使用是有速度要求的,交易中需要快速解读来提高交易效率。6、反馈这一点非常重要,信息是应该有一个自我纠正和自我强化的循环过程的,线上每一次交易链路的数据都会重复采集和叠加。以交易平台的供需匹配为例:供给方有2个核心信息:1、商品信息:累积了历史上所有卖家对于这个商品的信息判断2、店铺信用:累积了历史上所有的买家对于这个商家的信用判断需求方也有2个核心信息:1、需求信息(1)需求内容:累积了历史上的所有店铺的购买内容信息。横向拉通了所有店铺的数据,线下店铺是做不到的,相互之间都不可能共享数据(2)还有可能是本次购买的内容信息。比如搜索,消费者主动的需求表达(3)记录了本次购买的足迹。在进入本店之前,走过的其他店铺或者商品。线下店铺是做不到的,在进店产生交互之前,是不可能知道消费者进来之前的前序动作。(4)支付能力累积了历史上所有商品的支付能力的数据。包括支付偏好(对于某一品类或某一品牌的商品的支付能力大于其他品类或品牌)、支付速度、支付能力等。2、个人信用累积了个人历史上所有的交易(本平台)的售后数据。如退款率、差评率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sb/7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乐高MOC作品欣赏蝙蝠侠小车及雷神之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