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寄托广大理论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我院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何紫璇,率领团队发挥专业优势,聚焦伟大的新冠疫情抗击斗争,记录时代记忆,构建家国情感,以生动的调研讲好“抗疫”这堂鲜活的思政课。

由历史文化学院曲春梅教授指导,何紫璇带队,徐梦玲、赵杨培、任燕飞、王彦之和耿嘉泽参加创作的项目《记录、情感与认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构建的调查研究》获得山东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记录:我们的集体记忆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对于许多95后甚至00后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思想洗礼。“主动承担社区志愿者责任”“积极为疫区捐赠物资”甚至“加入援鄂医疗队,支援抗疫工作”,这些共同抗击疫情的集体记忆必然会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早在疫情展开之初,何紫璇团队便注意到这一现象,尝试以疫情记忆为切入点,深入思考“档案学与历史学专业到底在这个特殊时期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

“经过长期考察,我们注意到疫情期间,大学生群体在各类平台非常活跃,例如国家卫健委每日的疫情信息通报会,火神山、医院建设的直播报道中都不乏大学生的身影;社交媒体平台更是详细记载了疫情期间大学生们的思绪变化,大家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种种举措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何紫璇及其团队成员一边留心身边的防疫状况,一边积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sb/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