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5日张兴

在武汉已经十天了,此前连续多日搬运物资,加上连续上了两个夜班,我的确有些体力不支。终于迎来我的第一个休息日,难得可以调整身体状态,也可以记录我们在武汉的点滴经历。

2月15日,临出发前两个小时,我接到了出征武汉的通知。我刚上完急诊夜班,接到电话时正在家休息。我曾预想过到武汉一线的场景,没想到真的发生了。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一件无比自豪的事情。我们科副主任医师宋秀明老师带队,他是资深中医呼吸病专家。

由于时间紧迫,我来不及准备,科室同事和护士帮了我很多,兄弟姐妹们帮我准备了各种出征用品;张炜主任叮嘱我注意安全,在精神上给予我极大的支持。我深受感动,也倍受鼓舞,觉得这次是整个呼吸科在一起参加战斗。

△张兴的爱人到机场为他送行

△医疗队队员们在搬运物资

2月19日,来到武汉的第五天,病区医疗设备到位、医疗物资基本完善、防护培训精益求精,一切终于准备就绪,我们迎来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宋老师率先进入隔离病房收治患者,他真的是勇士!他和尹成伟医院最先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两位医生。

但第一批患者数量多达24位,这意味着所有床位全部收满。我决定进入隔离病房支援,原计划我只需要待在清洁区的医生办公室。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后,我深吸一口气,踏进隔离病房。说实话,说自己不紧张是假的。当打开患者房门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再退缩,只能勇敢地面对眼前的一切。宋老师却看起来毫不畏惧,他们淡定地拿起患者的影像和病历资料,从容地与患者交流。我尝试着像他一样,站在病房里询问患者病情。慢慢地,我也终于不再恐惧。第一批患者全部收治完之后,我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真刀真枪的脱防护服也是很关键的环节。我们几位医生相互帮助、相互监督,顺利地完成全部的流程。等到第二次进入隔离病房的时候,我已不再担心。穿脱防护衣,查房、问诊,都很顺利。

△张兴穿上防护服

△接诊患者

终于,我也能够从容地与患者交流,这是让我感到舒心和愉悦的事情,我也给每位患者打气,祝他们早日康复,患者心情好了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治疗。

△曙光医生团队有八个人,用宋老师的话说就是“大家都很棒”。

很荣幸,我和宋医院呼吸科奋战在武汉。我们的身后有张炜主任、田君护士长带领的科室团队的支持。宋老师给每位患者开了中药处方,几天观察下来,绝大多数患者对治疗效果很满意,很开心我们是在认真地发挥中医药特长,帮助患者康复。我们会保护好自己,让关心我们的人放心,我也会竭尽自己的力量,打好这场战疫!

△宋秀明和张兴(左)合影

年2月25日张成亮

今天我们又早早地“进了仓”,患者已经吃好早饭在活动了,还是像往常一样,我们彼此隔着玻璃窗打着互相鼓励的手势。

△患者正在接受中医敷贴治疗

50床和51床两位阿姨性格开朗,见到我们医护人员时总是笑呵呵的。今天两位阿姨的穴位敷贴是由我们的病区男护士长汪小冬老师亲自上阵。帮助老妈妈扒在床上,头颈下垫好枕头,露出背部肺俞、膏肓、脾俞、胃俞、肾俞等处穴位,灸贴贴好给予适度推拿后患者取仰卧位,面朝天,再给予关元穴敷贴通便……由于长时间相同姿势的坚持和挪动患者的原因,十几分钟操作下来,他已经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汗珠经眉心在鼻梁侧汇集成了一条“小河”,沿着鼻梁、穿过口罩上沿流进了嘴里……护目镜也蒙上了一层水雾。经过这几天内服中药、外施敷贴的治疗,患者的气喘、排便有了改善,她们都冲我们竖大拇指。

△患者为治疗效果点赞

另一边我也学着汪老师的样子进行操作。别看这小小的耳穴压豆,一开始可把我愁坏了。由于戴着厚厚的两层橡胶手套,再加上“雾里看花”的护目镜作祟,刚定好穴位,贴压磁珠时才发现,磁珠已在两指间偷偷溜走了……就这样,我和同伴们都一遍又一遍地试,一个又一个地完成了“战斗”。让我感到欣慰的是16床的老妈妈今天说,她睡的比刚刚入院时好多了,安眠药也从刚开始的两粒减少到了一粒。我们高兴地附和着,“嗯,真是太棒了,怎么样,我们老祖宗的医术神奇吧?”

我觉得,老妈妈之所以能快速改善睡眠,除了中西医的积极治疗外,还跟我们彼此间日渐增添的信任感有很大关系。信任感拉进了我们彼此的距离,也让他们的心态更积极更乐观,这对他们的治疗和康复有很大的裨益。他们的病情哪怕是一点点的好转也是我们工作的莫大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sb/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