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程小欢

审稿:医院谢文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罗曼?罗兰

雷神山检验科成员

  年2月9日,刚下了夜班准备补觉的我,看到群里的消息,8医院医院,请大家报名参加。报完名后,跟老公打电话说我报名去雷神山了。他很生气,说你怎么总是不顾自己不顾家人。不一会儿又回话过来说:“对不起,我是很担心你,但既然你决定了,就照顾好自己。我会照顾好孩子们,你不用担心。一定要好好的。”

10日晚接到主任电话,通知我成为雷神山检验小分队第一批四名队员之一。给父母报备,清点行李,一夜无眠。

  11日,在清晨的薄雾中,来到建设了10医院。一排排白色的板房整齐地摆放在眼前,工人们还在赶工,中南的总指挥部里一派忙碌。沿着泥泞的小路终于找到我们的营地。等待我们的是几台刚装的仪器和施工中的板房。大家立马分工,开始干活。医院目前是做好一个病区就开放一个,每天都在新增,时间就是生命。

雷神山,我们来了!

第一批雷神山检验科人员

第一天的检验科

  我负责生物安全一块,由先期来的同行带我将整个科室的布局和结构走了一趟。对于路盲的我来说,看图纸走路无疑是一项挑战,况且还在建设中。如何在最快时间内整理出所有人员进出的安全路线,如何规划出每个房间的用处和布置,如何有效整理和改造科室内的安全设施,保障工作中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成为当前我的工作。医院院感办、华西感控专家以及卫健委专家现场勘测交流,才终于敲定方案。另外,还要给科室同事进行防护安全培训,给予大家工作中最安全的保障。

感控专家来科里指导安全工作

  同行的谢文老师,门诊组的组长,此次来担任雷神山检验科主任。1月初进发热门诊工作时,不幸发热在家隔离吃药,恢复后立马又投入战斗。她的先生在我院设备处工作,也一起来到了雷神山,是众多医务搭档中的“资深老搭档”。她带领我们白手起家,在一穷二白的时刻,拿出自己“私藏”的防护物品,让我们能在那里挺过最艰难的几天。随后,四处联络,带着我们“抢”物资,“占“宿舍,”扛“机器,硬是3天将一个接手来的空场子整得像模像样。

带头“扛“机器的谢文老师

  王冬,检验科党支部组织委员。一直坚守在一线,腊月二十九作为第一批医院,医院撤回后,又报名上了雷神山。妻子左惠敏,消化内科护师,怀孕二胎8个多月依然坚守一线。孩子和老人都回了老家,担心妻子安全的冬哥,每天开车往返雷神山。还冒着风险,搭载我们一起去上班。冬哥是检验全能,一到雷神山,联系工程师,清点试剂,很快就将仪器整得服服帖帖。刚入场的小伙伴,都在冬哥的细心讲解下,很快熟悉仪器的各项操作。

雷神山检验科王冬

  唐鹏,科室的宣传员,信息高手。派过来首先就解决了我们的信息系统与仪器对接的各种问题。妻子涂宁,医院影像科的技师,也是一线上的夫妻档。开工第一天便承担了科室的夜班,留守科室一整夜,任劳任怨。

雷神山检验科唐鹏

  医院、医院的几个同事,以及检验中心外派的人员,大家齐心协力,起早贪黑,在忙碌了四天后,检验科终于开张了。

开张了的检验科

  随后,医院撤回的彭定辉,那边刚理顺,便直接来到雷神山,加入我们的战队。作为科室主任助理,任劳任怨,有求必应。我们每次穿上防护服“进仓“后,由于不能带手机,遇到问题便用呼叫机呼叫”辉哥“。于是他便跑前跑后,给我们找工程师,联系防护用品,订餐拿饭,不断往返搬运物资,做我们坚强的后盾。

  还有科室的同事刘颖娟,作为非检验科班出身的她却第一个报名,来到雷神山后,积极学习新仪器操作,尽快适应环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随着雷神山床位的逐日开放,不几日便将满负荷运转,检验科李一医院医院后,顶着压力,仍继续派了两位年轻同事赵自武和陈雅文来雷神山工作,给我们注入了新鲜血液。

  回顾这短短的9天,我们成立了医院检验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流程。作为医生的前哨兵,为医生提供快速的检验结果,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发放。

  这里,好像是我们自己建立的一个新家,虽然有些简陋,但是大家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相信在大家的团结合作下,定会早日完成使命,凯旋而归!

  这段时间以来,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看到无数朋友甚至陌生人发来消息要捐赠物资,看到工人们连夜改建工地,看到战友们携手作战,看到还有这么多人在关心着我们,鼓励着我们。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心情。能传播的除了病毒,还有爱。隔离的是身体,相连的是心灵。愿世界早日安康!

编辑:小冉审校:Ros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tz/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