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前医院的35名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员工,在圆满完成“雷神山”援建全部任务后返回合肥,并按照相关要求,他们目前在高新区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背景介绍

医院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用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是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堡垒。从1月25日决定建造,到2月8日交付使用,这座国内首屈一指医院的建设,仅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这其中,也包括安徽突击队的巨大贡献。

2月3日下午,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的35名员工,组成了雷神山突击队,从合肥等地前往武汉,加入到医院的建设之中。2月4日,中建八一援建医院项目正式开工,负责部分病房区的电气、给排水、通风等机电安装等施工任务。

工作任务

2月6日上午,武汉突然下起大雨,但安徽雷神山突击队没有停下工作,而是披上雨衣,继续投入战斗。由于他们施工速度快、质量高,获得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突击队负责施工内容也新增加了多个区域,并承担起施工难度最大的公共区域内通风空调系统。

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但雷神山突击队依然不下火线。赶在工期节点前,又好又快地完成国家任务,是每一名突击队员最大的心愿。来自安徽淮北的“95后”突击队员金牛,是年新入职员工,是突击队里年龄最小的成员。谈起这次援建任务,他朴实地说,只想为祖国防疫事业尽一份力量。

九天来,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的35名员工,克服了现场材料稀缺、天气多变、工序穿插多、后勤保障难等种种困难,最终完成全部设备的调试,圆满完成了雷神山援建的全部任务。

2月13日,35名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员工返回合肥。按照要求,他们将在合肥高新区进行隔离医学观察14天。

一起来认识这些英雄中代表

方磊

80后的方磊,淮南人,地地道道的安徽汉子,担任本次援建武汉医院突击队对外协调负责人。

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建设项目上奔走的他,一年到头也难得与父母、妻儿团聚。

今年春节,因为家在淮南,方磊主动请缨留在了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南屏路站项目上值守,在得知武汉医院建设需要支援消息后,他对家人“先斩后奏”,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于2月3日赶赴武汉,“我虽然是一名预备党员,但是我更要冲在最前面!”

到了武汉医院建设现场,方磊发挥“属地作战”优势,采取采购与调用相结合,从周边项目调用多台电焊机、切割机等施工机具,联系多家长期合作的武汉地区材料供应商,大量采购PPC热水管及管件、手钻等材料,为保障工程施工速度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方磊晚上就睡在工地上的车子里。

2月6日上午,武汉突然下起了大雨,管理人员与工人没有停下工作的节奏,披上雨衣,继续投入紧张战斗,方磊看到现场雨衣数量不够,立即提出:“把我的雨衣,先给屋顶施工的工人师傅们穿。”

在与其他建设者共31名管理人员和名工人,采取两班倒的方式高效组织施工后,方磊负责的地块于2月6日实现亮灯。

“在高速工作状态下,我还必须要保持设备安装的准确和精度,要与时间赛跑,不允许任何瑕疵带到现场,要保质保量的将医院交付给武汉人民。”虽然压力巨大,但方磊说:“这是淬炼党性的熔炉,一定圆满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

由于他们的施工速度快、质量高,获得相关方的高度认可,突击队负责施工内容新增加A1、A3病房区、药库区、医护通过A区4个区域内,由区域专业分包变身区域“总承包”,并承担起了施工难度最大的公共区域内通风空调系统施工任务。

金牛

突击队员金牛,来自安徽淮北,是年新入职员工,一名标准的95后,也是突击队里年龄最小的成员。进场之初,他主动承担了花名册制作及工人工资结算的工作,他说:“让有经验的前辈们多去现场,这些繁琐的工作交给我!”

春节时间,他主动承担起了项目值班的任务,这也是他第一个没在家度过的春节,谈起这次援建任务,他说自己的姑姑、医院工作,听到了许多关于疫情的消息,他想为祖国防疫事业尽一份力量。

单永

2月3号中午11点,接到公司驰援武汉雷神山建设通知,他当即自愿报名,当天连夜驱车公里到达武汉,到达后立即投入战斗,给工人安排住宿,分发生活物资,等全部忙完已是第二天凌晨5点半。7点,他又和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人集合进行雷神山现场施工作业。

领导安排他专门负责现场抢运材料的工作,面对现场工期紧、材料紧缺的现象,他不畏艰难,白日黑夜到处带人找材料,搬运材料,抢运材料。每天6点起、凌晨2点睡已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尽管嗓子哑了,鞋底磨破了,但他们依然不辱使命的完成了任务,及时完成材料配置,现场施工面有序展开。

作为本次雷神山突击队的一员,他在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的同时,也很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八一铁军从来都是迎难而上,干就完了!”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杨露

突击队员杨露,是2月4日自驾前来武汉的3名队员之一。最繁忙的时候,他每天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tz/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