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性价比雷神G150MG用户个
因为准大一想购置一台电脑,考虑再三,还是抛弃了台式机,投奔笔记本。话说选的过程真麻烦啊,原本从不关心笔记本,什么都得从零学起。。。买这台电脑是看到活动,最终价格很心动就入手了。也有点捡便宜的心理。这台是未添加SSD也未额外添加内存的机器。当然,后期可能会考虑升级,但是为了快点测(骗)试(分),就先这么用了。先说明一下哈。。我只是一个普通消费者。。不是广告商。。而且一般也不喜欢看媒体的评测,总感觉那是收了大洋的,更喜欢看贴吧里的民间评测。。而且第一次耍笔记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希望不准确的地方大家能尽量指出来,学习学习啊 上传ID照 工头曰过,笔记本的核心是性能,那么参数如下:处理器iMQ(主频2.4,官方宣称睿频可达到3.4GHZ,但是在后期的测试里,四核心同时满载时只是3.1GHZ)显卡GTXM2GD3内存8G*厂商威刚硬盘1T转厂商WD屏幕P,厂商奇美拿到手硬盘使用1小时多,说明是新的电池48WH电源功率W 照是用手机拍的。。和那些媒体拍的比起来简直不能看,近距离拍的很渣,凑合看吧 顺丰的快递外包装 箱子外观:一个大大的黑箱子,外包装无破损 机器的各项参数 打开以后还有一个箱子 电源来自台达,输出功率标称的为W 另外附带的一些小东西,一个能贴在A面的铁质标志,俗称铁裤衩标志 刚取出来的样子全新的好激动 接下来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小部件:A面的裤衩LOGO,可以贴送的标志,个人不喜欢就没贴 以及送的小鼠标。。太轻了不喜欢。。手感不怎么滴,我还是喜欢我的红光鲨 雷神A面效果(未拆掉塑料膜) 雷神C面效果 屏幕厚度算挺薄的,虽然不是像Macbook那样的,但是个人感觉已经很薄了,图片可能看不出来 底面,可以看出右上角处为散热孔的进风口,下面左右两侧是音响,右下有读卡器 右面接口,分别为麦克风,耳机,USB2.0,一个USB3.0,光驱以及锁,另外,耳机孔在开机之后会有红色的光 左面为散热口以及VGA接口,网线接口,HDMI接口,USB3.0接口以及一个Esata接口 散热孔内部为铜的鳞片,散热效果应该不错,后面再测试 最大开合角度大约度,但是亲测打开到度时能获得最好的观感 厚度方面,和一元硬币对比 屏幕的个人感受是从上面看偏色较为严重,有些发白,但是从侧面看偏色控制的比较好,型号是奇美CMN15BB 总结机身接口:机身2个USB3.0,一个USB2.0,一个特殊的USB接口,位置还算合理,一个VGA输出口,一个网线接口,一个HDMI接口,一个读卡器接口,一个E-sata 电源键特写,开机前的效果 开机后的效果 和自己的键盘比较 电源键在开机之后会有蓝光提示,效果不错,键盘的按键有点脆,键程十分的短,这个必须吐槽了,基本没有手感可言。按下需要的压力大一点点,用惯了机械键盘再用这个实在是习惯不过来,但是在我用过的笔记本键盘里还算及格。 但是因为键盘部分包含了小键盘,所以在输入时会方便不少。每个按键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接受,能避免误触,键盘按键表面为磨砂材质,手感还可以,能起到防滑的效果。 掌托处的各种标志掌托处为HDMI标志,以及SoundBlaster标志,以及英伟达的GeforceGTX标识。 右边是黑i7标志,看起来不错哦,以及一个很碍观瞻的JD标志。。话说虽然是在天猫买的,但是应该还是京东的那批货。 触摸板和C面采用相同的材质,是不是金属不好说,我是没体验出来,面积还可以接受,因为基本不用触摸板。。厚度感觉比一般的游戏本要薄上不少,加上侧面采用的是弧面设计,看起来更显着薄。 总结:外观看起来低调,和神船类似,A面C面是金属 音响不敢恭维,声音有点干瘪,声音质量有点低,以前用的是联想的Y,和Y的声音素质差不多,但是对于我这个不懂玄学的人,能听出是什么歌曲就够了,毕竟一般还是外接音箱的好,并且这自带的喇叭音量并不大。 下面是性能测试部分: 首先来看一下CPU和GPU的参数: CPU-Z数据 处理器部分为iMQ,四核八线程,热功耗47W,基础频率2.4GHZ,官方标注的最高加速频率为3.4GHZ,虽然不是顶级的移动处理器,但是其性能相对于i5的巨大优势也让我选择了它。 最近在有的游戏本上出现处理器因为供电不足或者温度压制不够而大幅度降频的事件,接下来也会测试它是否会降频以及温度能稳定在多少。 显卡参数 显卡部分采用了英伟达的GTXM,并搭配了2GBGDDR3显存,其实刚开始看到D3显存的时候还是有不少的担心的,但是看国外网站给出的测试成绩,这颗D3版的GTXM已经可以接近GTXM,接下来的游戏测试也会检测这颗D3显存的显卡性能如何PS:体质72.8不知道是什么水平 1、国际象棋测试软件数据 在运行的过程里,四核心同时最高显示3.1GHZ,不知道是不是降频,还是说四核心最高加速就是这么高,有用着MQ的吧友欢迎贴出你们的分数。。。这颗i7八线程分数,单线程多数时间按里单核心最高加速3.3GHZ,并未达到官方宣称的3.4GHZ 单线程分数 二、鲁大师测试数据 喜闻乐见的鲁大师娱乐,先贴出鲁大师配置一览表和娱乐分数,提醒小白一下。。鲁大师的分数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当真。。除非鲁大师成为国际权威的测试软件,比如3DMARK 三、视频播放测试 4K视频播放,一直说iu的核显硬解视频很不错,至少我的老羿龙面对一些4K已经跪了。。。来看看它能不能胜任4K的压力吧(测试视频为变形金刚4的预告片,台北烟花,美女吃鸭子。。这几个都是4K的) 结果是,面对4K视频,自然没压力,完全流畅播放 四、测试软件:superπ 百万位圆周率计算时,频率达到了3.3GHZ,其中有一瞬间频率达到了3.4GHZ,最终结果为11.29秒,成绩还算不错,毕竟我的羿龙成绩是23秒。。 五、3Dmark13测试 因为在跑极限模式时出现错误,无法完成测试,就仅以ice与cloud模式来测试,最低压力的ice模式分数分,cloud模式分 3Dmark11首先是P分,P分分,物理分数,大家帮忙看一下是不是有降频的嫌疑 然后是X分 3Dmark06,分数 六、heavenbenchmark4.0测试 在这个测试里显卡保持频率,显存mhz,温度大约稳定在60度上下,噪音可闻,但是可以接受,最终分数为,FPS为34.2,因为试了几次,在这个界面下截图总是失败,就拍了一张 七、硬盘测试(HDTUNEPRO测试软件) 没有SSD就不跑那个ASSSDBENCHMARK。。等后期加了SSD再来评测 八、实际游戏测试 游戏是检验游戏本的唯一标准,开始实际游戏测试:用Fraps自动记录五分钟的帧数战地3,画质P,特效默认高,测试的内容是从坐车到下车再到停车场遇袭 帧数徘徊在50-60,流畅运行 接下来是战地3的帧生成时间 战地4,画质默认P,特效默认高,在运行男友4时,显卡最高温78度,CPU最高温87度,键盘表面温度已经使人不舒服了 战地4的画质果然凶残,高特效下帧数30帧上下浮动10有点不可玩,建议降低成中画质或降低分辨率,其实P在15寸的屏幕上看着和P区别没那么大 下面是战地4的帧生成时间,这是我剔除了几个极端数据之后的结果,在存档时会有小小的卡顿现象,在卡顿时帧生成时间附近的数值会增加到多。 使命召唤10,画质P,特效设置如下,分辨率P,关闭垂直同步,贴图质量普通,。。。。 帧数在80到之间徘徊,因为设置的特效有点低了,但是这个特效看起来还不错了 使命召唤10的帧生成时间看起来较为理想,只是刚开始时有点高 极品飞车14(这个对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因为喜欢这个系列,也来一个测试)全高特效满60帧,满分及格极品飞车17,画质P,特效全开(因为P在这个屏幕上意义实在太小且在P情况下无法保持十分流畅的水准)(随便跑几圈。。用了修改器。。只是为了快点的得到高速时的数据。。勿喷。。)这时显卡和CPU最高温度都在70度左右 在城市里跑了两圈,帧数一直可以保持在40以上,属于比较流畅 极品飞车17帧生成时间 九、温度测试 温度一直是笔记本的痛点之一,也出现过有些用单热管结果很惨的例子,接下来来看这个在极限高压下的温度表现~目前房间的温度大约24度,笔记本后侧撑着一个1CM高的物体来保证通风量,而且因为刚刚拿到机子,没有换硅脂,若以后有空换了硅脂会继续更新数据。1.待机温度:CPU温度在45到51之间,显卡温度47度左右2.烤鸡,考验散热能力:拷机方法是,同时用AIDA64和Furmark分别使GPU与CPU满载,记录下稳定后的温度。最终显卡温度稳定在80左右,更多时间在78度左右,CPU最高达到90度,后被更大转速的风扇冷却在86到88之间,温度可以接受,估计换了硅脂之后会好一点 同时可以看出来,在高温情况下,似乎没有出现降频的现象,没有出现降频门,此时的显卡也Boost到mhz 总结:待机温度正常,游戏或者高负载时,键盘空格键附近温度较高,大约在45度以上,而这个地方正是操作游戏必须触摸到的地方,因此建议使用外接键盘,不然可能面临铁板烧的待遇,在温度超过65度时风扇会切换到性能模式,也就是俗称的强冷,此时的风扇噪音不小 十、内部拆机 内部拆机图,因为刚拿到,没忍心对它下手,同时担心撕坏保修标签会失去保修,就从网上找几张内部拆机图,图片来自太平洋,红色为iMQ,绿色标记的为GTXM,可以看到分给了i7两根热管,内部有MSATA扩展,以及一根内存的扩展空间,第二根扩展内存最大为8GB,频率为1MHZ就可以。 散热器特写,这样看起来,U有两根热管,但是距离较远,而显卡有一根相连,但是距离风扇较近,而显卡的位置正是键盘表面最热的地方。铜的散热鳞片看起来效果不错,虽然温度压制的没有那么逆天,但是对于这个厚度,我也表示满意 打开之后看到内部的结构 下面是个人经验及总结: 箱子里自带了两张光盘,一张win7,一张win8.1,我也特地的装了两次系统去体会这驱动到底有什么不同,体会如下:win8和win7系统条件下,驱动的体验几乎相同,在win7环境下光盘里有一个驱动无法安装,但是不影响日常使用,另外在win8.1的系统下打开3Dmark会系统假死,无法进行,只能长按电源键关机,重复五次之后确定是兼容性问题,虽然可以通过补丁或者更新版本解决,但是那样耗时费力,我就选择了换成win7系统,后来在win7条件下没有出现问题,游戏也是正常运行。 安装游戏时,目录文件夹最好不要出现中文,否则可能出现无法启动的尴尬; 别用笔记本上的键盘玩游戏,空格键附近的发热量不小,建议外接键盘; 别信什么新笔记本拿到手要3次放电循环,那样反而对电池有害,拿来充上电就用就可以; 不推荐键盘膜,因为键盘的结构决定了键盘之间的空隙也是作为小小的散热口,一旦塑胶的膜捂住了键盘,内部温度和键盘温度可想而知,要知道,键盘下面有一颗47W的i7和35-42W的GTXM。 (本文来自雷神笔记本官方贴吧,作者岁月流逝丶wax,此次转载对原文进行了部分修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GMG的另一篇媒体专业评测!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zx/3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烈焰神虫雷蛇首款幻彩游戏鼠标垫评测
- 下一篇文章: 倒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