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注:上半年来六廿一,指前一个节气在六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一号左右。下半年是八廿三,指前一个在八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三号左右。)

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1

惊蛰古时候也称为“启蛰”,“启”字的甲骨文上面是一只手和一扇门,表示用手推开门,下面是一个口字,表示语言,“启”的意思就是语言像手一样推开门,当然这扇门不是真实的门,是思想之门,由于这道门的开启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所以“启”是启发、茅塞顿开的意思,同时也引申为开始,启蛰就是蛰伏的万物开始苏醒的意思。后来改名为惊蛰,是由于惊蛰在十二消息卦中属于雷天大壮卦的缘故。

惊蛰一到,农历二月就来了。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出走矣。”

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为“蛰”。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春雷隆隆,蛰伏一冬的万物从梦中苏醒,一年中的大好春光,这就隆重登场了。春雷响,万物长,农作物开始发芽,农民开始忙碌,进入一年的春耕季节,正所谓“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花盛开,正是春光明媚。

二候仓庚鸣

仓庚就是黄鹂。黄鹂开始鸣叫求偶。”两个黄鹂鸣翠柳“,说得就是惊蛰刚过,仲春时节,正是嫁娶的好日子。

三候鹰化为鸠

鹰在每年二三月份悄悄躲在窝里繁育后代,而杜鹃鸟则在此时鸣叫求偶,发出”布谷“的声音,又称布谷鸟。又有书云:”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鸠。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鹰和杜鹃是长相比较相似的两种鸟类,春天里鹰因为繁育后代而少了一些戾气,外表看来酷似杜鹃,所以成为鹰化为鸠。

3

那“惊蛰”有那些习俗?要吃什么东西吗?

——我国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在山西晋中祁县,民间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据说,一位有名的山西商人姓渠,他的祖上渠济是山西上党人。明朝洪武年间,渠济用上党的潞麻和梨与祁县的粗布和红枣来交易,生意做得不错。他辛辛苦苦,往返两地之间,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定居下来。

渠家一代一代,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已经是第14代渠姓人渠百川要外出经商了,那日正是“惊蛰”之日,渠百川的父亲拿出梨来,让他先吃;等他吃完,父亲说,先祖卖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也要外出经商了,吃梨是让你不忘先人,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后来渠百川也经商致富,离家的人效仿他吃梨,蕴含“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这一天人们都吃梨,有勤奋努力光宗耀祖的含义。

除了这则故事,“惊蛰”吃梨还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人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可以生吃、榨汁,也可以蒸、烤或煮水。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增强体质从而抵御病菌的侵袭,所以民间就流传有“惊蛰”吃梨的习惯。在几百年前,有些传染病没有百分之百的特效药,“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吃梨也是提醒人们要小心预防。江苏北部和山西还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

第二种解释是水果的“梨”和分离的“离”同音,惊蛰吃梨可以让虫害远离庄稼,保证一年有个好收成,所以“惊蛰”这天人们都要吃梨。

不管是离家创业,勤奋努力不辱祖先,还是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抑或是同音取义,期望丰收,惊蛰吃梨,或励志、或实用、或吉祥,其中都蕴含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亲爱的小伙伴儿们,春天里,你有什么打算呢?惊蛰这日,你也打算吃梨不?

除了吃梨,惊蛰还有这些节气风俗:

1、驱虫害

惊蛰雷动,蛰虫“惊而出走”,一些害虫出来祸患人间,各地有很多不同的除虫仪式。江浙一带用扫帚扫虫,湖北土家族有“射虫日”,客家人吃“炒虫”,这个“炒虫”不是炒真正的虫子那么恶趣味,而是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者是炒豆子、炒米谷,以达到驱虫的目的。

2、祭白虎

在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人若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3、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也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

4

惊蛰之后,龙也从蛰伏中苏醒,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逐渐形成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节日,沾沾龙王的喜气,祈祷一年的好运。

这一天,大家都会理发,称为剃喜头,为的是清除晦气,讨个好彩头:

妇女不许动针线,恐伤“龙睛”。

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很多与龙有关的食物:春饼叫”龙鳞“,水饺叫”龙耳“,面条叫“龙须”,馄饨叫“龙眼”。

人们还要祭灶神土地,祈愿一年风调雨顺,好运如意。

这些活动不但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蕴含着与天地自然和谐一体的智慧。比如春季肝阳上亢,头部容易积聚热量,这时剃头疏散火气,疏通头部淤阻,减轻头疼发胀的症状。当然还有更深的道理,需要更深究天文地理,周易内经。念念不忘,必有回应。

惊蛰节气阳气上升,应抓紧这个时间激发体内的阳气。春季是运动健身的最佳季节。春季运动,不要太过激烈,需要循序渐进。伸懒腰、散步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出去踏青时也可以放风筝,不仅能呼吸到室外的新鲜空气,消除眼睛疲劳,还能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

亲爱的小伙伴儿们,动起来吧!

青岛天山小学级1班好

『长按识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zx/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