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64名建筑工人今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13天昼夜施工 14天安全隔离抢建火神山、医院的 64名建筑工解除隔离回家 他们说 我们要继续战“疫” 团聚 2月21日,黄陂区姚家集街木兰花乡山水酒店,石帆起得很早,和工友们一起整理行装准备回家。 他难掩内心的兴奋:“出来这么多天,我现在最想回家抱抱我的两个孩子”。 石帆是参加抢建火神山、医院的64名黄陂建筑工中的一员,今日隔离期满,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 (医院建设工地,中建三局的安全应急小组工作人员,正在给一位眼睛溅进铁屑的工友做处理。) 集结 37岁的石帆是黄陂区姚集街石桥村人,在武汉万中集团当了近5年建筑工人。 1月25日晚10点,集团董事长葛天才在接到中建三局建设医院的任务后,紧急联络管理人员,并在工作群内招募工人。 一听到消息,石帆自告奋勇报了名:“医院做过工,我有经验!” 他还召集了7名工友,其中包括他64岁的父亲。当晚不到11点,64人的“万中铁军”集结完毕。 (图片来自武汉万中集团) 奋战 26日下午一点,64名工人乘车前往医院项目。 当晚,工人们进场连夜施工,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开叉车、升降车、电焊、氧割、电工、木工、铺地板胶、防水、装钢楼梯、贝雷片安装、抹灰……医院建设顺利进行。 工地的夜晚总是灯火通明,机器声隆隆作响。石帆说,在工地奋战的13天里,每晚他们都是近凌晨1点才吃晚饭,吃完饭便又是一个通宵。什么工作缺人就做什么,他只有利用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给妻子打个电话报声平安。 (图为医院建设现场) 石帆的工友、今年33岁的姚刚也是黄陂姚集街人。当初家人怕他感染极力反对,但他仍然坚持报名去援建。每天只能趁吃午饭的时间在草皮上躺两三个小时,通宵施工已是家常便饭,有时午饭就是一碗泡面。 “虽然大家都很累,也冒着感染的风险,但能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都觉得值!”姚刚质朴地说。 终于在1月30日,万中工人负责的约多平方米的建设区域基本成型。 2月1日,医院工期将至。此时医院的活动板房已经吊装了一小半,石帆便自告奋勇和公司的12名工人前去支援,连续几天,从雷神山奔赴火神山,一到现场就火速开工。 石帆坦言,施工常常要爬10米的梯子,风险很大,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是工人们都没有退缩。 直到2月8日,医院正式投入使用,64名工人才凯旋而归,回到黄陂。 隔离 为了64名工人的安危,8日当天,葛天才便安排他们入住木兰花乡山水酒店进行安全隔离。隔离期间,工人们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由公司派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所有工人定期检查发热、乏力、干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14天的隔离期,石帆和父亲住在一间房,因为过于疲惫,容易失眠的他一沾枕头就睡着了。睡了将近两天,疲惫不堪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才恢复过来。 隔离期间,石帆没事就写写诗,学学抖音上的舞蹈,对着麦克风唱唱跳跳,发了近百条短视频分享每日的生活。 他说:“我想让那些在隔离的人看到,隔离不可怕,生活也可以很充实。”工友们都说,石帆性格开朗,总是爱讲故事、讲笑话,让大家都感到心情放松。 20日,在公司的组织下,工人们集体做了核酸检测、拍了肺部CT、做了血检。21日检查出结果,64人全部健康,无一人感染。 石帆开心地说:“离开家人快一个月了,回家首先要抱抱孩子们,再帮妻子分担些家务。” 石帆决定回家后 就到街道报名当志愿者 加入新的战斗 他说 疫情没有结束 我们仍需努力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王晶见习记者余金兰刘娜通讯员邱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zxx/12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雷神山医院32名患者同日出院环球时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