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制造九雷神山医院速成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医院于6日开始验收并逐步移交。从1月25日接到命令、1月26日完成施工图纸到最终验收移交,这座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拥有医院仅用了十余天。几天前,编设床位医院仅用9天就实现从完成设计方案到交付的全过程。而正常情况下,医院,至少需要两年工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惊讶地评论称,“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 医院施工现场24小时网络直播开通后,上亿网民自愿充当“云监工”,为一线建设者鼓劲呐喊。在这场抵御疫情的紧急救援行动中,大量国企、民企和外企集中发力,成为“中国速度”的践行者。我们将时间回到1月25日,一起看看我们是如何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建工速度战疫情 中信建筑设计院在1小时内召集60名设计人员,同时设立公益项目,联络全国数百名BIM设计师共同参与,全力以赴投入战斗:24小时内拿出设计方案,60个小时内与施工单位协商敲定施工图纸。 武汉航发集团,迅速进场开始场地平整、道路以及排水工程施工;同时由两家上市公司高能环境和东方雨虹组成紧急工程建设团队,负责防渗工程、污水处理和医疗垃圾转运设施建设;还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召唤中铁工业旗下中铁重工,火速增援追赶工期。 中建三局:“小时制”地图确保进度 1月25日,提前进场,完成大部分地面平整。 1月26日,防渗层施工全面展开,开始底板钢筋绑定 1月27日,首批集装箱板房吊装。 1月28日,1栋双层病房区钢结构初具规模。 1月29日,板房安装完成20%,水电暖用、机电设备同步作业。 1月30日,集装箱板房进场改装吊装快速推进。 1月31日,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 2月1日,活动板房全部安装完成,道路、医疗配套设施施工全面推进。 2月2日,医院工程完工。 这是中建三局建设医院的部分工作进度。1月23日,武汉市决定由中建集团在汉企业中建三局牵头,在武汉市蔡甸区火速建设医院。在“年关”和“疫情”的双重阻力下,如何加快增派劳动力进场?中建三局物资组紧急拨通一个又一个工友和家属的电话,对工友的担心和焦虑,解释了一遍又一遍。负责项目招采工作的韩建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能做的就是提供一切资源帮助工友上岗,哪怕要我们一个个去接,也要把他们接来”。1月24日,项目入场挖掘机95台、推土机33台、压路机5台、自卸车台,名管理人员和名工人集结完毕。1月24日除夕当天,上百台挖掘机抵达医院项目现场,一座小土山被连夜铲平,累计平整场地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 建工科技筑奇迹 “无论是规模质量还是防护隔离标准,都高于国家建设标准,更远高于‘医院’。”中建三局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张琨介绍,医院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医院的防护隔离标准,“可以说拥有‘三头六臂’”。 更严苛的标准,需要更先进的设计理念,才能确保其功能实现。医院采用模块化设计,呈现独特的“鱼骨状”布局,每根“鱼刺”都是独立的医疗单元。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火神山项目技术组组长叶建介绍,这种构型能够严格划分污染区和洁净区,实现“双分离”设计:患者从“鱼刺”外围进入病区,医护人员则从中轴“鱼骨”通道层层防护后进入病房,进行检查诊疗看护,实现“医患隔离、通道分离”。此外,医护人员与患者在活动空间上也进行严格区分,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紧随医院医院施工面积翻番,工期却相差无几。从天空俯瞰,医院也呈“鱼骨形”布局,中间是医生、医护人员工作区,病区在两侧,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泾渭分明。与火神山一样,雷神山同样有着十足的科学统筹与科技含量。 秘诀就在全过程BIM技术辅助施工。以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的医疗隔离区为例,项目对基础图纸柱距、宽度、净空、设备吊挂、门窗位置等进行深化设计,为后续施工留出宝贵时间。针对医技楼机电安装涉及给排水、照明、通风空调、通信弱电、医用气体等近10项系统内容,项目采用BIM技术建立洁净区、隔离区管线走向模型,提前模拟管线碰撞等问题,既实现工序合理穿插,最大化利用空间时间,又保证管线排布后的美观度。 在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医护区施工中,技术团队则运用BIM模拟施工技术优化6项施工方案,如钢基础代替传统混凝土基础、回填土代替部分场地硬化、室内楼梯调整到室外……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雷神山项目设计负责人贾瑞华说:“仅这6项施工优化,就比常规施工节约18天建设周期,同时增强医护宿舍舒适性。” 看得见的标准化医院的“钢筋铁骨”,看不见的智能化信医院的“智慧大脑”。两者相辅相成,让医院高效运转。中建三局二公司智能公司总经理陈应说:“医院信息系统各有5大类17个系统之多,包括医护对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与WIFI系统等,为快速运营提供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机房工程又称信息中心,医院的“大脑中枢”。医院的机房工程均采用双线路、双核心、双机热备,就像手机的“双卡双待”,始终保障“智慧大脑”安全运转。此外,医院内所有信息,与医疗专网互联,外部获授权人员可实时调阅系统内信息,实现信息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5G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医疗得以实现。先进的“远程会诊平台”拥有高清视频会议终端,支持P的高清画质,在远程医疗会诊的场景下,两地医疗专家可以通过辅助码流分享病患的CT片等医疗档案进行诊断。通过这一平台,远在外地的的优质医疗专家资源,可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与一线医务人员一同对病患进行远程会诊,医院救治能力。 医院分别毗邻知音湖、黄家湖大型水体,医疗污水是否会影响到周边环境,建成后能否达到环保标准,是医院建设以来,大众关心的焦点。 项目按照《医院建设标准》实施,采用污水、雨水、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处理工艺设计,一方面“两布一膜”的设计工艺全封闭收集废水,另一方面对污水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排放。 “医院的水处理工艺标准远高于普通传染病。”中建三局绿投公司水务事业部技术总监彭冠平介绍,“经过反复研究,项目地基基底采用新型的HDPE防渗膜。” “为做到万无一失,项目还设计了雨水调蓄池,通过雨污分流,将雨水全收集、全消毒后,泵送至市政管网,剩余的污泥浓缩、脱水,进行危废处置。”中建三局安装公司副总工程师裴以军说。 此外,项目还“妥善安置”了固体废弃物。医院单独设置两个衣物消毒间和两个焚烧炉,对非污染的衣服进行杀毒处理后再使用,对污染的废弃物直接无害化焚烧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建工人有话说 徐智康 年是一个不平静的一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武汉,武汉各地出现了大量的病例。医院几乎都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中,病床严重不足。因此为了更好的抗击疫情,紧急在武汉建设了“医院”和“医院”,以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更好的额救治患者。尽管当时正处于春节期间,为了使医院更快的投入使用,大量的建筑工人,建筑工程师等放弃春节假期,医院的建设当中来。在短短的9天内,医院拔地而起。这医院不仅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也得到了应有的保证。在建设的过程中,机器轰鸣,大量的建工人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国家的重托,秉承着为人民负责,民族负责的原则,辛勤的劳作着。同样作为一名建工人,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我看到了建工人的责任与担当。虽然在一线工作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但我在他们的脸上没有看见一丝的惧色,而是用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科医院每一处。我们建工人,在受到国家的召唤,人民的期盼时,必将能扛起属于我们的重任。 易涵雨 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中华大地,数以万计的无辜生命被新型冠状病毒所侵扰,无数的白衣天使们也义无反顾地驰援武汉,最美逆行。在这其间,火神山、雷医院迅速的建成,为武汉控制疫情提供了充足的治疗床位,同时,也为中国防控疫情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雷、火医院从规划、到建成仅仅用了短暂的10天时间,被外国网友羡慕的称为“中国速度”。这中间,无数的建筑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工作,不惧病毒的威胁和个人安危,以“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精神义无反顾的冲上建设前线,充当了建筑界的“最美逆行者”。向他们致敬!其实,要想实现这样的“中国速度”,仅仅依靠现场的施工人员远远不够。在央视直播建设医院的过程中,被网友们戏称为“大白”、“小黄”等等的施工机械也同样是实现中国速度不可或缺的资源。可见,中国实现了从规划到建设再到使用一座现医院花费短短的十余天时间,在这骄人成绩的背后,无数的建筑工程人员默默付出、勇于担当、恪尽职守,才换来了如今的全国本土新增病例的清零。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成昊轩 在数以千万“云监工”的在线督战下,仅用10天时间,万众瞩目的医院从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再次让世界见证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在短短十天里建设了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医院,10天10夜,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在医院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中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成熟与先进。这让我对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水平有了最新最客观的认识,让我对我的专业有了更强的自信心。以更大视野来看,医院的建成其实就是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生动缩影。近些年,网络上流传一句话:大灾大难时,你的背后是“整个祖国”。何谓“整个祖国”?是国家行动、是政府作为,更是14亿同胞的守望相助。在面对灾难时,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积极眺望未来。这一次我们悲恸而不苦痛,哀伤而不绝望,关切而不惊慌,焦急而不失信心。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因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何静雯 国难当前,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三万余名建筑工人不顾风险,投身于武汉医院的建设之中。仅仅十天十夜,内含一千张床位、设施齐全的医院拔地而起,像一座坚实的城堡,为肺炎患者们提供了医疗地点和设施,守护了疫情重灾区人民的健康。作为一名建工人,我被从各地赶赴灾区的建设者们的爱国热情和专业、敬业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他们专业的知识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前进的路标,我意识到身为建工人,我们不仅要完成课业,更要有为国奉献的决心,时刻怀揣梦想不忘初心,在前辈们的指引下建设更美好的祖国! 胡洪僖 的新年不同寻常——爆竹的声音只留存于我们的记忆中,消毒水的味道夹杂在残存的年味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消失在大街小巷,无数宅家的人们心里都有一个声音在默念: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医院的拔地而起,是中国速度和中国智慧创造的一个奇迹。1月23日下达任务,2月2日完工交付,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当于半个北京“水立方”的“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历时仅10天。在疫情急剧蔓延的紧要关头,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量施工人员的聚集对疫情的防控有极高的要求,新年之际各种建筑用料的调集以及工作人员的调配也是燃眉之急。可是广大土木人在疫情面前不畏艰辛,迎难而上——中建三局牵头,百家公司企业相互协调,多方提供建筑物资;建筑工作者们逆流而上,在环境艰苦的工地上日夜兼程,舍小家顾大家。一个建筑工地,成为数千万人瞩目的焦点,每个工人、每台装备,就像一颗颗螺丝钉、一个个零部件,紧密扣在一起,驱动着这台巨型机器,迅速搭建起一座抗击疫情的“安全岛屿”。被外国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再一次在关键时刻书写传奇,这一刻,土木承载着民族直面困难的自信,而土木魂则代表着民族战胜困难的希望。 清代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有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灾难降于前,如同暴雪压于山,纵使个体在自然面前如同蝼蚁,但有这般生命的果敢,中国人智慧的光辉定不止照亮一片天空。国家危难亦挺身而出,为民族树立自信,此便是我们土木人的价值。 结语 在医院建成的道路上,建工人,用他们的建工技术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其实所谓的基建狂魔,只不过是一群身穿马甲的拼搏者,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着自己。作为建工学子,在医院的建设中,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建工对国家的贡献,国家对我们未来的期盼。希望你我都能砥砺前行,为国家的建工发展抛头颅洒热血。 转发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fz/6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雷神宅家课堂SHOW花式学习娱乐两不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