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10日凌晨在南京逝世,享年周岁。

  △张玉华老将军在年“9·3”大阅兵上,以一个标准军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年农历猴年春晚《将军与士兵》小品最后,坐在轮椅上的张玉华被搀扶着站起来,面向全场庄严敬军礼的场面震撼人心。

张玉华老将军身边工作人员说,老人在去世前留下了遗言:不搞遗体告别,不设灵堂,不收礼款,不要献花圈。他要求把自己所有的器官都捐赠,经过检查,两个眼角膜可以进行捐赠。老人去世甚至都没有留下钱款,基本都捐给了贫困群众。

张玉华

山东省文登县人(现威海市文登区),年出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天福山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起义部队后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张玉华任一中队指导员。

新中国成立后,张玉华升任师政委,参加海南岛战役,所在师创造了第一个先锋营和第一个加强团登岛,用木船打敌军舰的战绩。

年入朝作战,师在两水洞打了志愿军出国第一仗。张玉华在朝鲜升任40军政治部副主任,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张玉华担任40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40军副军长。

年任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年任沈阳军区炮兵政委。年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后担任南京军区副政委。

张玉华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年到年、年到年兼任湖北省委书记。年晋升少将,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老将军心中有三个妈妈,这是他常说的话。第一个是我的生母,我非常孝敬她,她活到87岁走了。第二个是养育我的人民。从小到现在,都是劳动人民在养活我。第三个妈妈是培育我成长的党。是党指引我走上革命道路的,靠着党的培养教育,我才有了今天。

老将军说,对第一个妈妈,我是尽到责任的,问心无愧。对第二个妈妈,我永远也报答不了。我只要喘着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做一些事情。对第三个妈妈,我的信念是,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

相关链接岁:第一次接受检阅

直播镜头为他的军礼定格

年9月3日,雄伟的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宽阔的长安街上,三军列阵!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盛大阅兵。

在武警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辆辆墨绿色的敞篷中巴车沿着东长安街徐徐驶来--首次参阅的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来了!透过定格的镜头,人们特别记住了那位身着八路军军装、胸前挂满勋章、敬着军礼乘车经过天安门的参阅老兵--百岁传奇将军张玉华。

  老将军面露微笑:“这个动作很自然,我们这些抗战老兵经过天安门,回想起当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不怕牺牲的场景,会自然而然地举起右手,向党和人民敬个军礼。”   老将军还提起这并非自己首次参加阅兵:“第一次是国庆十周年阅兵,我陪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但这一次是我第一次在天安门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人民检阅!”老将军当年陪同毛主席检阅的有他当时所在部队:天福山起义部队--济南第一团。

23岁:第一次参加战斗

雷神庙战斗,打下日军一架飞机

张玉华将军是天福山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曾参加过胶东抗日第一仗--雷神庙战斗,并打下一架日寇飞机。

“雷神庙战斗,是我打的第一仗。”老将军说。

年2月12日,胶东特委部署攻打牟平城,摧毁伪政权。一大队担负攻城任务。一中队于13日拂晓从南门攻进城内,冲进县政府,活捉伪县长宋健吾。

攻城结束后,大部分人员转移走了,张玉华等20多个干部集合在离城2里路的雷神庙开会。中午,先是日机在上空盘旋,接着日军汽车开到庙边,下来50多个海军陆战队员把雷神庙包围起来。敌众我寡,我军固守反击,打退了5次冲锋,敌人一直未能进入庙内。到黄昏时分,敌人仍久攻不下,怕我军天黑后有部队增援,便爬上汽车带着伤员、尸体溃退而去。

对于战斗中打下日军飞机的细节,老将军的叙述十分客观谨慎:“在战斗中,我还对着空中盘旋的日机打了5枪,后来听烟台来人说那架日机坠落在烟台附近,日军用老牛拖回去了。但具体是谁打中的,说不准。”对于步枪打飞机的可能性,张玉华说他后来曾去机场看过日本飞机,发现那些飞机的机身都是薄铁皮包的,有的还是硬帆布包的,手指头戳得动,所以步兵只要掌握好射击的方向、高度和提前量,用步机枪也能击落击伤敌机。

由于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突出,张玉华受到胶东特委军政委员会的通令嘉奖,并授予战斗奖章1枚。雷神庙战斗是胶东抗日的第一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日烽火迅速燃遍了山东半岛。

24岁:体内留下一颗弹丸

徐向前指挥孙祖战斗打退敌人9次冲锋

  张玉华戎马一生,3次负伤。   年3月16日,张玉华参加了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指挥的孙祖战斗。他所在的三营在九子峰担负阻击任务,先后打退敌人9次冲锋,取得毙伤日伪军余人的战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三营受到徐向前司令员的嘉奖,亲自下令奖给三营9挺机枪和多发子弹。24岁的张玉华在这次战斗中是第3次负伤,一发子弹从右腕打进,钻进腹部,这颗弹丸至今还留在体内。

  年12月8日,张玉华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场恶仗:苏家崮战斗。当时,日军集中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铁壁合围”,进行空前规模的“扫荡”。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遭到日伪军多人合围。三团一连、四连及五连的一个排被几千日伪军围困在苏家崮上,同敌人展开拼杀,共击毙敌军余人,我军伤亡人。苏家崮战斗,掩护了一一五师指挥机关和山东分局党校的转移。

35岁:第一次入朝

彭德怀面授机宜打胜抗美援朝第一仗

年,张玉华任志愿军40军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阵地守备战。

“年10月19日傍晚,我师从营地出发,踏上入朝的征途。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乘坐的吉普车,在鸭绿江上超越我师的先头部队,风驰电掣般驶入朝鲜境内。”

张老回忆:“彭总谈笑风生,告诉我们过了北镇就要随时准备同敌人遭遇。”彭德怀一字一板地指示说:“40军是先头部队,要打头阵。出国第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打出威风,打开局面,打掉敌人疯狂气焰,掩护我军的集结和展开……”

“25日早上,南朝鲜军队的一个加强营进入了两水洞地区,我伏击部队当即发起攻击,猛打猛冲,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仅两个小时就将其全歼,共毙伤俘敌人,缴获火炮12门,汽车38辆,各种枪支(挺),还生擒了美军顾问赖勒思。”

“年,党中央决定把两水洞战斗的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因为它是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第一仗,而且打得干净利落,打出了军威国威,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张玉华说。

71岁:第一次离开工作岗位

专注慈善成为“慈善将军”

年11月,张玉华老将军到南京军区司令部第一老干部服务处离职休养。29年来,他将一半的离休金用于慈善活动,累计捐款80多万元,捐赠大米近20万斤……被人称为“慈善将军”,还荣登“中国好人榜”。

29年来,老将军扶危帮困的脚步达到全国20多个省市:云南盈江地震,湖南洪涝灾害,辽宁宽甸洪涝灾害……哪里有困难,那里就有他的爱心。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他先后捐款10万元;汶川地震,他捐出10万元。每到中秋、春节等节日,老将军都会亲自跑到市场上购买大米和食用油,送到社区困难群众手中……

作为老首长捐赠的亲眼见证者,驾驶员武宜怀小册子里夹满了银行汇款存根、受捐机构收款凭证、购买大米的发票等。

年,张玉华和其他几位离退休老同志成立了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为沂蒙老区的学校筹集文体用品。他们在老区射阳县耦耕堂村捐建水闸,被当地人命名为“爱德闸”。

老将军对别人十分慷慨,对自己很抠很省,家中的家具都是30年前的;早餐常常稀饭配咸菜,晚餐馒头地瓜粥;穿的衣服还有打着补丁的。

“我今年已经岁,入党也整整80年了,我有三个妈妈‘母亲、人民和党’,当初举起右手对着镰刀斧头发出的誓言,丝毫不曾淡忘。”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陆军、烟台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eishene.com/lssb/8810.html